哥特近卫军作为公认的最强单位,凭借极快的生产速度和低廉成本,能在短时间就形成兵力优势。其平A对建筑和步兵均有显著加成,尤其在帝王时代大规模交战中,成群结队的近卫军可以迅速瓦解敌方防线。不过单一兵种容易被针对性克制,需结合其他单位形成互补。蒙古突骑作为高机动远程单位,凭借移动射击特性在骚扰与追击中表现卓越。这类骑兵射手能有效牵制敌方主力部队,配合哥特近卫军推进时可清扫敌方远程单位,同时利用速度优势破坏敌方经济区域。
大不列颠长弓兵则属于定点输出核心,超远射程使其在阵地战中占据先机,但需要搭配近战单位阻挡敌方骑兵冲锋,否则容易被快速切入。波斯战象作为顶级重甲单位,血量和破坏力均属顶尖,但高昂造价和缓慢移速使其成为双刃剑。投入战象时需要提前削弱敌方反制手段,例如用投石车清理长戟兵,或派遣轻骑兵吸引弩炮火力。高棉重弩战象则是特殊变种,将弩炮架设在战象背部的设计让其兼具射程与生存能力,适合在开阔地形压制敌方混合部队。早期封建时代以侦察骑兵配合步弓手为主,重点打击敌方采集单位。
进入城堡时代后,哥特近卫军与弩手组合能兼顾推进与火力覆盖,若遭遇骑兵文明则需混编长枪兵进行反制。帝王时代后期资源充足时可组建多类型混编军团,前排近卫军吸收伤害,中排火枪手提供爆发输出,后排巨型投石机负责拆除关键建筑。资源分配直接影响兵力规模,食物和黄金的稳定供应是维持哥特近卫军海战术的基础。木材应优先用于军事建筑以提升出兵效率,例如同时建造三座兵营实现不间断生产。
科技升级方面近卫军的护卫技术、锻造坊攻击强化以及大学弹道学均需尽早研发,这些提升能显著增强平A穿透力和命中率。面对特殊战术时要有应变能力,例如敌方使用大量骆驼骑兵克制近卫军,可以转出少量长戟兵配合己方骑兵进行反包围。攻城器械需要手动控制攻击位置,避免误伤己方单位。若发现敌方主力集结方向,可以分兵偷袭其资源点,迫使对方回防打乱节奏。战场主动权往往属于持续施压的一方,哥特近卫军的快速补充特性正是这种战术的最佳载体。